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街,就是一曲交响乐!

李俊瑶 北京日报
2024-10-01

把长安街“演奏”出来,会是怎样一首曲子?

“整条街要像音乐,要有节奏,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出有进,有不同的音色,长与短之间有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1964年4月,在一场聚焦长安街规划方案的专家评审会上,梁思成这样阐述自己的理念。

几十年间,长安街的建筑音符,跳动在北京城市规划的五线谱上,和着不断加入的“新乐器”,一曲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交响曲奏响了。

谱曲定调

音高位置决定乐曲的“调”,长安街上建筑的高度也决定了这首曲子的“调”,到底如何找到最适合北京、最适合长安街的调?

90年前,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师埃德蒙·培根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便发现了这个“奥秘”。故宫、前门这些古建,在明清北京老城“水平型”的城市风貌中,尤显高大。他被这独一无二的景色吸引,称赞“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在地球上建造过的最伟大的单体工程”,希望这无价的遗产,能够在人们视线内尽可能少地掺杂现代元素。

两年后,目前有据可查的北京老城内建筑限高的首份文件出台,时任北平(北京)最高军政长官的宋哲元颁布了《建筑房屋暂行规定》,明确“居住稠密区,概不准建筑高楼;建筑楼房,须于地方空阔之处,楼址周围需有三丈宽之空院,起最高度以两层为限,但须在十公尺以下”。

平缓的音调持续着。1949年起北京城市建设迅速铺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70年代中期,老城内的新建建筑以6层以下的楼房为主,高层建筑数量较少。

1959年的西长安街。图源:北京日报

一声“高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1973年北京饭店新楼工程正在建设。周恩来总理登上北京饭店视察时,对随行人员表示,北京这座城市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老城建筑应该设定一个最大高度,比如45米。

“老城建筑最高45米”,这一规定,从1985年第一次被写进《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中,在北京城市规划中延续至今,已有近40年。

以故宫为中心,长安街的音调在同一秩序性中,渐次向两侧升高。1985年版的长安街规划方案第一次明确了“建筑高度上,东单到西单控制在40米以内,东单以东、西单以西控制在45米以内”。

1993年第五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长安街允许建部分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0米以下,个别地区控制在45米以下”。而在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再次强调了要“加强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筑高度管控”。

平缓开阔的曲谱上,几个区域特色音符出现在延长线上。2014年,门头沟要求长安街西延线两侧建筑限高80米,S1线周边适当提高到120米,以保证长安街西延长线的景观视廊,“既保持统筹协调,也要能突出门头沟的设计个性”。

而东延长线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样要求原则上新建超高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00米,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传承通州古韵、融合运河水韵,实现长安街东延长线的精彩收尾。

20世纪90年代的东长安街。图源:北京日报

把这支曲子放到不同年代的话,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规划建设音调渐强,90年代响起了快节奏的音符,进入歌曲高潮,这一时期几乎是前40年建设的总和。在当今不断地演奏过程中,长安街的歌曲开始加入国家政治、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复兴文化等不同的篇章,加入花卉、树木等精彩的细节点缀,加入地铁、公交等现代化的声响,不断趋于立体和完美地演奏着。

由北京城市规划绘制而成的“城市五线谱”,既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而高效的引领作用,又保护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灵魂”,更突出对每一位居民的关怀。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有机交融、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韵律节奏

循着确定的“道路红线”,一个个“建筑灰线”区逐一确定,测量和规划人员正在“城市五线谱”上,安排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疏密适宜的“建筑音符”。

城市建设必先规划,规划必先测量。“道路红线”是一个城市进行规划时首先被确定的部分,长安街的街道宽度在1958年被最终确定为120米。随后开始测量土地,规划土地类型,进行建筑定位,画出框定位置的“建筑灰线”,一幢幢建筑开始在五线谱上奏响。

长安街的曲子随永定河一路向东延伸弹唱,曲谱尺度呈现令人震撼的笔直顺畅。从门头沟石担路至通州北运河左岸连续的道路线形没有大的曲折,街道空间贯穿始终,为长安街这首曲子敲响了定音鼓。

一声三角铁声音传来,首钢带来几声夹杂在钢铁工厂之中的科幻声。八宝山革命公墓带来历史文化雄浑而低沉的声响,仿佛圆号。一阵紧凑的小提琴声传来,五棵松附近的奥运场馆篇章被奏响。

一阵小号声音高亢锐利,歌曲开始进入铜管乐篇章。从公主坟出发,盖着中国式楼阁的西客站发出声响,耳畔还有长安街上最苏式的建筑——军事博物馆。

低音提琴开始在复兴门响起,随后进入音乐紧凑集约的金融街,银行大楼开始多了起来。孔雀蓝琉璃瓦的民族文化宫和仍会响起《东方红》的电报大楼,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仍在曲中混了两声清晰的“鼓声”,表示其重要的位置。歌声停在西单路口,一边是混杂着游人声音的西单商业街,另一边是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总部。

民族乐团的篇章引导着歌曲进入高潮——天安门和故宫奏着古琴、琵琶,古朴厚重、嘹亮庄严。人民大会堂敲响编钟清脆、明亮、悠扬的高音区,谱写着未来;正对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则敲响浑厚、雄壮、深邃的低音区,记录着这个民族的来路。

音乐开始继续紧密奏响,东方广场、恒基中心、光华长安大厦等商业写字楼开始扎堆。过了东单,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响起快节奏弦乐,是整条长安街最高的几个音符。

夕阳落下,中央商务区璀璨的灯光亮起,国贸建筑群等一幢幢大楼晶莹剔透。摄/北京日报记者 饶强

高音暂告一段落,一个休止符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型开放空间在京通快速路与通惠河形成了“河—街”并行的空间篇章。

乐曲继续演奏,变得舒朗平缓、通透开放。副中心伴着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影城等响起木管乐器的篇章,明亮、优雅、丰满、温暖。

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格外注重“观众”行走期间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设立合理的街宽比控制沿线建筑高度,形成舒适的街道空间感受。增加绿植、优化道路断面,通过弱化尺度过大的空旷感从而加强围合感。

长安街的韵律节奏,结合着城市建设中的政治、文化、交通、开放空间和人群活动等影响要素,构建了良好的城市空间秩序,形成一条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开合考究、尺度相宜的轴线。

和声交响

不断延长奏响的长安街歌声,如何始终保持统一?一栋新建筑被设计出来,设计风格是否与街道整体相契合?外立面颜色是否与该片区相适应?高度是否与周围建筑形成良好的比例?

“这些问题原先我们只能通过想象、讨论、实地观测来确定,而今我们可以把设计好的图像放进实景三维模型中进行模拟和比照,其体量、形态、高度与风貌是否会影响景观视廊与城市天际线,变得一目了然、直观高效。”北京市测绘院核心区部副部长安智明介绍。

不仅长安街,如今整个北京六环以内都在这个实景三维模型中。实景三维,简单说就是在数字世界建造一座与现实一模一样的城市,是一个真实场景下的三维数字地图,它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呈现这些城市各类资源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

在实景三维模型中,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长安街,穿越时空感受城市变迁,以俯瞰视角或行进视角穿梭长安街,感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还可以查看长安街上古建筑的各种细节,“水瓶盖大小的纹路细节都可以清晰地被我们记录下来。”安智明打了个比方。

实景三维模型的测量采用车载激光扫描仪、站式激光扫描仪、背包激光扫描仪等多种先进设备。安智明介绍,“测量设备越来越先进,以前可能1天才能测出的数据,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而且精度也比以前更高”。

测绘越来越精细,同时也越来越生动。海量的信息输入实景三维模型中,不仅有建筑高度和占地面积,连每一个花坛、路灯、垃圾桶、摄像头的数据也被收入其中。

实景三维模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古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国庆等大型活动的演示和设计,甚至对一些手游场景的建模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

在实景三维模型建立过程中,部分“建筑音符”也在不断被纠偏和改善,长安街这首歌越唱越动听。

75年间,无数的人们在长安街上修建起这一个个音符,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出有进。这首“收放有致”的轴线音乐,吸引着无数人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其间,用眼睛奏响这独属于长安街的歌曲。

明日预告
长安街,有多宽?


“你不知道的长安街”系列


  1. 长安街,到底有多长?

  2. 长安街,是一条街吗?

  3. 你猜,长安街有多少种颜色?带上色卡,彩绘长安街

4. 长安街,是什么颜色的?


未完待续……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李俊瑶【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